耕地中的“大熊猫”,全球七成黑土地面临退化!国家立法保护→
家住吉林市的大熊猫张春新,承包了2000亩的耕地国黑土水稻田。眼下水稻即将收获,全球老张难掩内心的成黑兴奋。
黑土地是土地退化地球上最肥沃的土地,因颜色纯黑而得名,面临黑土有机质含量可达到普通土壤的立法十倍,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保护目前全球黑土区分别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大熊猫俄罗斯乌克兰大平原区、耕地国南美洲潘帕斯草原区和中国的全球东北地区,均为所在国家的成黑重要基地。
受到黑土滋养的土地退化庄稼往往供不应求。今年张春新田里的面临水稻还未收获就已销售过半。
吉林省吉林市某农场负责人 张春新:水稻刚插秧,立法我们的协议、合同已经签完了,今年销售得非常好。
“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 这首流传民间的顺口溜道出了黑土的肥沃。在黑土区,似乎随便撒把种子,就能长出茁壮的植物。
中国的黑土区主产粳稻、大豆、玉米和小麦,承担了中国近1/4的粮食总产量和1/3的商品粮调出量,是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粮仓”,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姜楠:黑土地为世界农业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全球耕地中占比比较少,大约10%左右。近几十年来的高强度开垦,使得各大黑土带都曾发生过水土流失的问题。
国外黑土地开发普遍较早,因此很早就遭遇了黑土地退化的问题。1928年,“黑风暴”席卷乌克兰,当地土层被毁坏了5-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厘米。1934年5月,一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色风暴”,一路洗劫,卷走了美国3亿立方米的黑土,致使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动荡。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贾相平:全球70%的黑土地面临不同程度的退化和侵蚀。黑土地是整个耕地中的“大熊猫”,它非常难再生。自然条件下两百年到四百年才能够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保护黑土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种地不耕地 免耕技术护土又增产
孕育中国粮仓的黑土地,流失得令人痛心,对黑土地的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程度,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将黑土地保护上升至国家战略。如今,立法的保护为黑土地筑起了法律的屏障,更多的新技术也加入到了保护黑土地的行列当中↓↓↓
(责任编辑:娱乐)
- 南博会这10年:两“变”一“不变”,解码中国
- 国家卫健委:健康教育对传染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 潍柴动力:基建加速等将推动重卡行业实现恢复性增长
- 拜登脱口秀节目“首秀”吹嘘美国经济,网友无情提醒
- 川渝银保监局联合出台20条举措 助推两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 欧盟商会警告不要和中国脱钩:“退出中国市场的人是在伤害自己”
- 300亿中原银行原董事长“落马”!
- 中邮理财董事长吴姚东:击鼓扬帆、踔厉奋发 探索银行理财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 组织策划传销!亿家拼APP运营公司上海宝锦国际商贸被罚50万
- 陈鸣波任重庆市副市长
- 加息预期再度升温!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在明年之前不会暂停加息
- 今年前4月 陆海新通道货运总值达63亿元人民币
- 法媒:特朗普及三子女涉税务欺诈案明年10月开审
- 读书郎三战IPO:8成靠平板、线下渠道独大,“偏科生”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