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 嫌租房太贵?上班族住房车火热,一场流量骗局……|次世代车研所 正文
时间:2025-07-07 07:21:2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探索
文 | 新浪财经 原祎鸣 花子健编辑 | 韩大鹏“别听这些人胡说八道!嫌买房太贵,愿意住在房车里的人,全是胡扯!”资深车评人韩路曾对“住房车、不租房”的年轻人,公开提出过质疑。的确,在抖音、小红书等平
文 | 新浪财经 原祎鸣 花子健
编辑 | 韩大鹏
“别听这些人胡说八道!嫌租嫌买房太贵,房太愿意住在房车里的贵上人,全是班族胡扯!”资深车评人韩路曾对“住房车、住房不租房”的车火次世年轻人,公开提出过质疑。热场
的流量确,在抖音、骗局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房车”,代车你能看到很多脑洞大开的嫌租年轻人。他们的房太思想前卫,愿意将房车作为“家”,贵上这些人还有个共同的班族特性:自由潇洒,不为房租所困扰,住房也不会为拥挤的公共交通通勤感到痛苦,周末度假还能说走就走……
看起来,这的确是大多数年轻人梦想中的生活。
然而,新浪财经与多位车企从业人员以及真正在房车中居住过的人交流发现,“不租房,只生活在房车里”的年轻人们,似乎只活在互联网当中。说得更直白一些,他们,多是为了流量而活。
而在商业端,房车之家总经理周勇与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COO刘亚儿儿均对新浪财经表示,不租房不购房,住房车开房车上下班的人群,确实只是个例。虽然在不少内容社区和短视频平台有各种博主说在用房车生活,但实际中很难实现,对房车销量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更谈不上是商业化的助力。
“房车生活,问题实在太多了”
80后的雯佳,买了一辆自己的房车,享受着改造房车的快乐。她不是没有考虑过长期生活在房车里,但现实情况是,在房车的圈子里“混”了很久后,她身边的人都是“光看不买”,大家都只是聊一聊而已。
因为问题实在很多。首先就是日常用水的问题,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停车场没有可以加水的配套设施,每天都从公共厕所抽走几百升的水是不现实的。
第二个问题就是用电。虽然房车上都会铺有太阳能板,但是这只是适用于旅游的人,只要每天在路上开几个小时车,可以满足当天的用电需求。
如果每天将车停在公司的楼下,电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办法下了班再围着城市跑4个小时,只为了让房车重新供电。”雯佳告诉新浪财经。
污水排放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洗澡水、厕所污物、做饭都会需要排污,如果生活在停车场里,排污肯定成为大问题。
在最的情况下,以上问题全部得以解决,在大城市也可能面临着找不到停车场的问题。目前,一线城市的绝大多数停车场都不允许过夜,甚至不允许房车进入。
雯佳说,前些年大多数人都喜欢在国外玩,但近三年来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人都选择买房车在国内玩,房车圈中的玩家也因此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是管理落实不到位,很多人将房车停在停车场后将其“住成家”,占用几个停车位晾衣服、做饭,也不注重卫生,直接导致目前很多的停车场,甚至是景区的停车场都不允许房车进入。
如果找不到能过夜的停车场,就只能停在路边,再好的房车隔音效果也不会比得上住房。停车场、马路边、房车基地等属于公共区域而不是私人空间,有人开车或者聊天都会影响睡眠。
“上一天班已经很辛苦,下班后还需要考虑水、电、油的问题,会更疲惫的。”雯佳表示,她认识的买房车的都是为了玩,为了体验不一样的风景,绝对不是为了省钱。
高毓娜此前在广东从事金融行业,工作十余年后,她感觉到进入职业瓶颈期,疲惫感袭来。然后她选择进入房车市场,于是在2022年2月,她来到北京的一家房车营地工作,负责销售房车。
她算了笔账,车主如果想有完整的房车配套设施,可以选择住在房车营地里,但是价格比租房还要贵。以北京为例,四环内的房车营地住一个月需要8000元左右,昌平,怀柔,顺义等较偏远地区价格在2万余元一年。而且房车营地几乎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每天上下班也一样要通勤。
新浪财经获得的一家房车品牌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5%的房车消费者是高收入群体,而非不愿付房租而选择居住在房车里的年轻人。户外运动爱好者和野外工作者也是房车的消费群体之一。很明显,不愿意租房购房的年轻人,不是房车市场的驱动力。
房车商业化迎春?
房车之家总经理周勇与上汽大通房车科技有限公司COO刘亚儿均对新浪财经表示,不租房不购房,住房车开房车上下班的人群,确实只是个例。虽然在不少内容社区和短视频平台有各种博主说在用房车生活,但实际中很难实现,更多人购买房车是为了家庭出游、个人户外旅游、结伴出游等,年轻人购买房车来居住,实际上对房车销量的影响微乎其微,更谈不上是商业化的助力。
实际上,由于其具有移动属性和居住功能,房车天然就与旅游市场挂钩,特别是自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跨境旅游几乎停止至今。受到疫情散发的影响,长途旅游断断续续,无法稳定的供给。
在此背景下,短途旅行成为主流的旅游消费内容。2021年底,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2021年旅游消费行为盘点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更多的游客选择了短途游、周边游。
“在过去两年时间,我们销售了更多的短途出行和个性化旅游产品,比如户外露营、海滩音乐节、沙漠拍星空等,主要是为了迎合当下的客群需求。”一位旅游从业者告诉新浪财经。
旅游网数据显示,小众的露营旅游因具有较好的私密性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逐渐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数据显示,途牛旅游网2021年露营旅游热门路线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等景区,尤其是房车、沙漠、星空露营等形式最受用户青睐。
这原本被认为是小众的房车迎来了爆发的机会,特别是具有价格优势的国产房车品牌,将会受益于短途出游需求的爆发,在销售端有所增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行式旅居车年销量达1.26万辆,同比增长43.2%,月均销量超过1000辆;拖挂旅居车交易3543辆。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房车市场累计销售2425辆,同比增长17%,销量在近5年同期中最高。
新浪财经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国产房车品牌凭借挖掘细分人群的需求,以及高性价比,在这一轮增长潮中获益不浅。在统计数据截止的3月,全国房车上险数为782辆,上汽大通占比为13%,排名第一。
相关管理政策开绿灯后,房车销量有望进入上升通道。从今年4月1日起,公安部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实施,驾驶证将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也就是说,轻型拖挂房车上路有了驾驶规范。这为很多房车爱好者上路旅行提供了通行证。
即便如此,房车带动的其他市场规模增长依然有限,特别是在销售之外,与房车结合最为紧密的露营旅游市场,规模仍然较小。
艾媒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露营营地市场规模达299亿元,同比增长率达78%,预计2022年国内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为354.6亿元。虽然这一增长并不能完全归功于房车市场增长,但无疑房车销量的增加促进了“露营”文化的发展,也增加了对于帐篷、折叠桌椅等露营周边设备的消费。
“房车和露营不能一概而论,至少我经常去露营的地方,能够看到的房车不多,有的房车也是露营运营方购买作为特色住宿进行租赁的。”一位熟悉房车市场的露营爱好者张先生告诉新浪财经。
他同时指出,房车改装和车载设备的销售仍旧是房车带来的一些附加收入。上汽大通的刘亚儿也告诉新浪财经,房车文化中比较特别的一方面是,车主比较喜欢分享一些好的装备,比如房车上使用的炒锅。
不过,因为中国房车市场一年的销量有限,整体保有量并不大,所以这一部分带来的收入并不高。一位房车销售告诉新浪财经,真的会有一些车主,花费在改装上的费用,加起来比购买一辆房车的费用都还高,但这并非一次性的支出,而是伴随着房车的整个生命周期。
房车市场进入上升通道,政策打开绿灯,也带动了一些灰色收入的出现。前述销售告诉新浪财经,驾驶证新增轻型牵引挂车准驾车型(C6)后,由于要求牵引车辆要具备相应资质才能给挂车上牌,所以不少人用具备资质的车来做黄牛,帮牵引挂车上牌,收取费用,由此催生了灰色产业。
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加诺夫坠亡,死因调查中2025-07-07 07:20
上海警方:“原浦东新区北蔡镇领导倒卖保供物资”信息不实2025-07-07 06:57
深圳企业4月5月电费享10%补贴 年底前完成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造2025-07-07 06:49
欧股主要指数集体收涨2025-07-07 06:27
400万吨LNG长协订单敲定!中国石化牵手世界杯东道主,国内天然气供应稳了2025-07-07 06:09
中疾控解释: 哪些人适合居家隔离要求2025-07-07 06:03
美银调查:经济衰退是最大尾部风险 投资者料美联储今年加息七次2025-07-07 05:58
美国3月零售销售小幅增长 主要因为汽油开支飙升2025-07-07 05:29
央行、银保监会: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2025-07-07 05:01
福晟国际亏损5.8亿,潘浩然的成绩单算“喜报”吗?2025-07-07 04:42
深圳多个楼盘业主欲“退房”,都是质量惹的祸?2025-07-07 07:18
经济日报评不关注餐厅公众号就不让点餐:就该直接点2025-07-07 06:56
3亿元绿色节能消费券砸过来!在京消费者均可免费领,可用于购买20类家电2025-07-07 06:55
3亿元绿色节能消费券砸过来!在京消费者均可免费领,可用于购买20类家电2025-07-07 06:53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2025-07-07 06:32
国家税务总局:3月份累计办理缓缴税费2567亿元2025-07-07 06:31
福晟国际三年变沉重:业务发展几乎停滞,债务越来越难化解2025-07-07 05:40
交通运输部:加强道路客运电子客票信息安全管理 严防旅客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泄露2025-07-07 05:36
药品网售企业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怎样加强监测?官方解读2025-07-07 05:12
券业“补血”频频:3家已落地423亿元,还有4家383亿元将至 配股方式“最香”,资本中介业务成主要投向!2025-07-07 0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