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深做对了什么?
每经记者 余蕊均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新华社“万亿城市”是北上带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顶梁柱,“2万亿城市”则是北上万亿城市中塔尖般的存在。近日,北上城市进化论将重磅推出《“2万亿俱乐部”劳动人口可持续竞争力报告》,北上探析城市经济增长动能及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上
在不断膨胀的北上“2万亿俱乐部”内部,其实也存在“两大阵营”:上海、北上北京GDP超过4万亿元,北上深圳超过3万亿元,北上属于“完成进阶”的北上第一梯队;重庆、广州、北上苏州和成都属于“正在进阶”的北上第二梯队。
跨越2万亿之后,北上下一程怎么走?北上从北上深三座城市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北上未来必须加快向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转型升级,只有产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方能继续推动城市 “向上生长”。
比拼“高精尖”
当下,全球对于制造业的认知正在发生转换,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的稳定、经济韧性的关键,在于制造业。特别是过去三年,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挑战,制造业在“2万亿俱乐部”城市(这里将武汉、杭州两座“准2万亿”城市一并纳入)稳经济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三年间,北上深均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再上一个万亿”,更加凸显制造业是立城之本,也是兴市之要。
过去一年,深圳是一线城市中表现最优的城市,经济总量达到32387.68亿元,同比增长3.3%。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凭借良好的工业表现,深圳首次成为规上工业总产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双第一”城市。
2022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4.55万亿元、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1.04万亿元、增长4.8%。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50%,助力全年GDP增速企稳回升,跑赢全国大盘。
同期,上海受益于工业新动能,GDP增速走出一条“V型”反转曲线,全年下降0.2%,降幅较去年二季度收窄5.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7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高于全市工业6.9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
在此之前,北京GDP跨越4万亿台阶的一个重要拉动力,正是来自疫苗生产带动下的医药行业,以翻两倍增长态势助推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31%。2022年剔除新冠疫苗生产因素后,北京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高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万亿俱乐部”成员发力点愈发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产业,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
由于北上深更早进入“转型期”,相关产业布局相对更快,叠加前述在“人”“钱”等关键要素上的集聚力,推动了附加值更高的新兴领域工业产品能够更早面世,更有利于抢占市场。
一个典型案例是,过去三年间,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背靠整车厂的上海(特斯拉)、深圳()、北京(北汽新能源)收获颇丰,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发挥工业“挑大梁”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
走向高端化
算上武汉、杭州,9座城市三产占比都已大于二产,符合“城市越大、服务业占比越高”的发展规律。从2022年数据看,北京三产占比超过80%,上海、广州在70%以上,其后是杭蓉汉深,重庆、苏州占比在50%梯队。
进一步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北京、上海以3.49万亿元、3.31万亿元领跑,广深在2万亿上下,其后城市则在1.1万亿~1.5万亿之间。绝对量上的差距,直观地表明了京沪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程度。
从“2万亿俱乐部”成员已培育形成的万亿级产业来看,北京科技服务业突围成功,成为第三产业“一枝独秀”,同时其万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也包含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56.2亿元,增长9.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96.7亿元,增长6.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65亿元,增长1.8%,三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4.8%,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同期,上海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626.31亿元,同比增长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788.56亿元,增长6.2%;“房地产业”增加值3619.21亿元,增长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894.12亿元,增长0.2%。
进一步分析京沪服务业的升级路径,可以看到“互联网”和“外资”两大关键因素作用。
其中,2021年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互联网游戏企业带动下,上海全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4%,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4.8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3%。
2022年北京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在集成电路制造、医药制造项目带动下增长28.3%,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互联网相关服务领域带动下增长41.3%。
作为走在开放最前沿的城市,上海过去三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其中95%以上的资金都流向第三产业,且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集中。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正成为“2万亿俱乐部”培育万亿级产业、新兴产业集群的重要思路。
比如,北京近日发布《关于北京市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5年,培育形成10家市级两业融合示范园区、100家市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锚定“制造业立市”的广州,最近也提出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更早之前,杭州也确定目标,要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到2025年智能物联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成为智能物联卓越城市。
- ·白宫借拜登话批特朗普支持者:“MAGA共和党人”是极端主义威胁
- ·泓湖百世全球家办康朝锋:家办行业处于起飞期,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丨金融新未来
- ·公安部积极推进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
- ·财政部:大规模留抵退税集中退付任务基本完成
- ·法媒:马克龙称要保护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
- ·应急管理部: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隐患1423.5万处 整改率94.5%
- ·沃隆食品,“每日坚果”开创者,行业混战中丢掉市场桂冠
- ·创纪录美股回购规模或将放缓,这对美股影响有多大?
- ·工信部: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发展
- ·华为手环7推送 2.0.0.32固件更新:新增“健康生活”
- ·轮胎也迎来了电气化革命,中国本土品牌能否实现换道超车?
- ·电池存储正成为投资者“宠儿” 贝莱德砸7亿美元投资澳洲存储公司
- ·京东航空即将起飞
- ·“70后”潘贤掌履新国台办 王东伟重返财政部任副部长
- ·马斯克:收购曼联是玩笑,没有在购买任何体育队伍
- ·南华集团控股发盈喜 预期中期综合溢利约3700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2022年新型显示十大城市”榜单发布,柔性显示领域成都排名榜首
- ·格力回应高温或致空调宕机:假的,60度也能运行
- ·除了推特、可口可乐,马斯克收购清单又添曼联,早被SEC盯上的世界首富这次是认真的吗?
- ·玖富390亿吸金连环套
- ·FTX投资损失1.5亿美元,红杉资本罕见向投资者致歉
- ·拼多多将筹备跨境电商平台?官方回应:不予置评
- ·腾讯截至6月底共110715名员工,平均月薪85473元
- ·小米12T Pro通过FCC认证,提供12GB+256GB版本
- ·20cm涨停,叕叕创新高!这个题材大爆发,“从0到1”,业绩高增长概念股名单出炉
- ·美7月“恐怖数据”今夜来袭!分析师:将成为加息节奏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