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餐厅贴出“重新开业”的久违标语,多家餐厅也排起队。流终吴家明摄)
在福田口岸对面的深港商业海悦华城小区楼下,记者也见到一家餐厅贴出2月中旬“重新开业”的恢复标语。几家茶餐厅内座无虚席,通关有不少是口岸提着行李刚刚从口岸入境的旅客。“过去3年受到疫情的热闹影响,生意挺难做,久违特别是流终口岸这边人流下滑很严重,幸运的深港商业是这几天的营业额比通关前有所增加,人流量最少增加一半。恢复”一家茶餐厅的通关负责人表示,“来消费的口岸有不少是香港人,恢复通关之后的热闹生意开始好转。”
而在罗湖商业城,久违尽管罗湖口岸仍未开放,但越来越多店铺开始做恢复营业的准备。而在口岸片区,记者也发现深圳正推出多个消费活动。客群方向瞄准香港旅客。例如,临近罗湖口岸的人民南海燕广场最近“变身”深港迎春年货市集,让消费者欢欢喜喜办年货、乐趣游玩迎新春。
如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更方便地流动?口岸以及口岸周边区域,在地理位置上自然成为内地与香港深度交流的第一站。疫情之前,深港口岸每年出入境人次以“亿”级计算。随着恢复正常通关,人员往来频密、交流合作热络的场景也将再现深港两地。
有分析人士表示,深港口岸客流恢复不仅会直接带动口岸商贸再度兴盛,更重要的是深港人员频繁密切交往,将使深港两地各自优势因素叠加释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其中就包括对商业和消费市场的提振。
仲量联行认为,随着防疫措施调整、内地与香港恢复正常通关,区域内外人员出行和经济活动的有序恢复将显著带动商场客流回升,预计2023年深圳商业活动将渐回正轨。仲量联行华南区研究部总监曾丽表示,消费作为内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振消费也将被放在优先位置。随着就业及收入预期向好,消费信心增强,深圳全市零售物业租赁需求将整体向暖。
此外,随着河套开发,莲塘/香园围口岸的开通,以及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将建设香港北部约300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深港之间的口岸经济带越来越成为高频词,也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极。